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私營企業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8 09:55:00


《市場高於毛澤東:中國私營企業的崛起》一書封面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引來無數仰慕者和批評者。仰慕者強調政府插手引導經濟實現快速增長,認為其國有企業將商業管理和國家使命完美結合。批評者反駁說,這是無法長久的表象,具有創新精神的私營企業家受到壓制,他們輸給國有企業,而國企負債累累,帶有政治目的的投資最終會給中國帶來災難。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10月24日載文《未闡明的資本主義》,文章說,雙方陣營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是,中國是國家資本主義的踐行者。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中國有95家公司登上《財富》雜志500強企業榜,其中約80%歸政府所有。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中文名羅迪——本報注)對這個流行看法提出質疑。在《市場高於毛澤東:中國私營企業的崛起》一書中,他井井有條地羅列了中國的種種數據證明,自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以來,是私營部門而不是國家推進了經濟增長。

  在關於中國經濟的喧囂爭論中,拉迪的觀點值得一聽。他在40多年前中國尚處在毛澤東時代時就開始研究,這期間以清醒的頭腦追蹤官方統計數字的迂回曲折——修改、中斷和反常。他那不帶感情、滿篇數字的行文在尋常讀者看來平淡無奇,但對於那些試圖評估中國商業環境的人來說塞滿了確鑿證據。

  不妨想想這個對於討論國家資本主義至關重要、似乎非常簡單的問題:中國的私營部門有多大?人們很容易只看到被官方定性為私營的那部分企業。但這會遺漏由私人股東控制的合資企業,還會忽略成千上萬的夫妻店——它們的收入不到500萬元,只在中國數據迷宮的另一個角落顯現。據粗略計算,2007年,五分之一的工業產出來自私營公司。若全面計算,它們所占比重會達到五分之三。

  按照對私營公司的廣義、但並非最廣義定義,拉迪稱,它們在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發揮了傑出的作用。在城市,自1978年以來創造的2.5億個就業崗位幾乎全部在私營部門。1978年,99%以上的城鎮勞動力為國家工作;到了2011年,這個比例只有18%。出口方面,國有企業所占比重從1995年的三分之二降至2012年的11%。國家在很多“支柱產業”——也就是政府從政策上謀求予以控制的產業——也處於被動地位。國有企業在采煤業的比重從2006年的66%降至2011年的50%。自2008年中國採用政府指導下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抵禦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私營部門繼續向前邁進。國有工業公司2008年以來的平均產出增長率是9.2%,而私營公司是其大約兩倍(18.2%)。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