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海軍艦艇導彈齊射。 |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據中國海軍網報道,哪管狂風激惡浪,定叫驚雷震海天!
他們是一支與武器數據打交道的試驗先鋒,海軍新型導彈能否定型與列裝的“生死符”,掌握在他們手中。
肩扛千鈞,深海作證。從我國首枚水下發射的運載火箭起,30多年來,一代代官兵牢記使命、胸蘊風雷、默默無聞,在月色凄清的海島遠洋,在生死一線的試驗疆場,接力傳承,矢志奉獻,在強軍新征程上舉旗鑄劍,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強軍答卷。
舉步維艱間,愈行愈堅守
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北方某海域。靶場官兵與工業部門攜手奮戰,在大洋深處成功完成了某型導彈的試驗發射任務。
軍事革命變革日新月異,新的強軍實踐呼喚不斷突破戰略前沿技術,加速建立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某型導彈項目上馬,試驗區官兵捺不住了,向上級和首長機關主動請戰,承擔起試驗定型任務。可在彼時,靶場與該型導彈相配套的測控系統還一片空白,篳路藍縷,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任務書下達了,可試驗任務卻陷入了困境——沒有經驗、缺少技術,甚至連導彈飛行遙測設備和軟件都沒有!
“為了能打導彈,再難也要搞出來!”高級工程師婁漢泉挑起重擔。他跑遍了數十個備選測控站點,不通公路,就用腳一步步量出來幾十公里山路,光鞋子就走壞了十多雙。在海島上,淡水和蔬菜嚴重缺乏,只能喝帶著腥味的淡化海水,住在潮濕簡陋的小旅館里……婁漢泉病倒了,可他咬咬牙,爬下床,繼續奔波,只為尋到最好的布站點,早日建成測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