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前總理曼莫漢星執政時期,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出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印度不僅成功與東盟舉辦東盟-印度峰會,還與東盟簽署自貿區協議。而在缺席APEC峰會之後,印度新任總理莫迪卻高調亮相東亞峰會。
據中國環球網11月13日報道稱,沒有參加北京APEC會議的莫迪,早早地趕到了下一場國際盛會的現場緬甸首都內比都,並用自己首次在推特上分享圖片的方式宣告了印度在東盟峰會的存在。此外,韓國、澳大利亞與東南亞國家的交往也呈現出增多趨勢。東南亞國家的選擇困境
綜上所述,東南亞與域外國家已經形成多元競爭與合作格局。這一方面指,東南亞已經不僅僅只是中美競合的區域,日本、印度、韓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域外國家也逐漸參與這場角逐。另一方面,在占據優勢經濟影響力的基礎上,中國正在努力嵌入安全合作領域的影響力,而美國在加強防務合作不鬆懈的同時,也加大了經濟資源的投入力度。這種在深度以及廣度意義上的多元競合格局的形成,對東南亞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事實上,早在東南亞國家希望成立一個地區組織來促進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增強東南亞國家對外部安全威脅的抵抗能力之時,東南亞國家就將目光瞄向了域外國家。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僅僅依靠自身的聯合是不夠的,引入外力無疑將增強東南亞國家抵禦安全威脅的能力。
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東南亞與域外國家的交往呈現出快速提升的態勢。並且,這種趨勢仍將保持下去。正如緬甸總統登盛在開幕式上所講,東盟應該繼續拓展和外界的關係,特別是加強同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和金磚國家的關係。
儘管從理論上而言,引入外力會增強東南亞國家抵禦外來安全風險的能力,但事實上隨著外力介入程度的增加,東南亞國家與域外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度急劇攀升。並且這種相互依賴並不是一種均衡依存,東南亞國家在這場依存格局中顯然處於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