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中國政府出台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欲解決長期被外界詬病的機關單位辦公樓超標問題。對一個政府和一個執政黨來說,將自己與民眾疏離開來的“手段”有很多,而用民眾的納稅為自己大修超豪華辦公樓便是相當有效的一種。今日有此標準出台,但願它能通過嚴格的執行挽回那些因豪華辦公樓宇而被冷卻的民心
美國《僑報》12月2日載文《超標辦公樓是在挖誰的“墻角”?》,文章說,有大陸媒體對近年被曝光的豪華政府辦公樓做了盤點,初步覓得26座大樓,其中13座造價超億元(人民幣,下同),最貴的超過40億。且26座辦公樓裡有4座是國家級貧困縣們的傑作。
濟南市政府辦公樓龍奧大廈便是那座造價40億元的辦公樓,被譽為排在美國五角大樓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單體建築,著實是“大手筆”。這種大手筆不是每個地方的政府都有能力做出的,比如國家級貧困縣內蒙古寧城縣就只能“可憐巴巴”地拿出2億元建辦公大樓。
40億也好,2億也罷,這錢是真金白銀地花出去了,但那些大樓卻跟民眾的日子沒有半點關係。如果一定說有關係,那也不過是讓那些到政府辦公樓門口上訪的民眾感受到更大的心裡落差。
如此巨額的投資,往往跟當地民眾的平均生活水平構成鮮明反差。在許多民眾還在為住房、醫療和孩子教育的高額費用頭疼的時候,這些豪華大樓分明在政府和民眾之間畫出了一道界限,提醒大家,官僚和民眾究竟有何不同。
民眾對此當然是不滿的,但再不滿,豪華辦公樓也還是在各地拔地而起。民意終極是無法阻止官印在建樓審批上落下的。有什麼辦法呢?官員們可以隨便花財政的錢,所謂的財政計劃對他們往往無法構成束縛,所謂的各種監督也壓根監督不了辦公樓審批和建設的各個環節。權力既然不受制約,它就一定會加倍吞吃資源。而且,當受益者為官員群體時,這種占有資源的過程還可以從地下轉到地上,堂而皇之地做給外界看,絲毫不在意民眾的任何指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