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江蘇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涉嫌受賄案近日經中國最高檢指定,由山東省檢察院偵查終結後移送煙台市檢察院審查起訴,也算暫告一個段落。隨之,季建業在接受調查期間寫出的萬餘字悔過書也被媒體曝光,猶如一部現實版“警世通言”。
美國《僑報》12月19日載文《貪官悔過書別扯“農民的兒子”》,文章說,這份悔過書不僅闡述了一名貪腐官員私心雜念滋生的根源,還細數了個人的心路歷程,深刻剖析了官員腐化墮落的心理動機和犯罪軌跡,據悉還被拿來當做反腐的“典型教材”。當然,季建業並不是這樣做的第一人。有媒體整理,近年來的公開報道中,至少有53名落馬官員進行過公開懺悔,當庭懺悔或書寫悔過書都是常見的形式。其中,近六成人回顧了自己的貪腐史,最常見的開頭是“我是農民的兒子”,包括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內的14人都用到了這句經典開場白。
把這些貪官們的自白書放到一起,可以拼凑出一個官員步入泥沼的典型樣本,無外乎:出身貧寒,一朝得道,物欲環繞,麻痹心智,同流合污,越陷越深,東窗事發,悔不當初。
但即便知道這樣的發展路徑,卻依然不斷有人在重蹈覆轍,這又是為何呢?
先哲柏拉圖早就說過,人性是貪婪與自私的,所以無需費力為人性“漂白”。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貪官們的悔過總在事後。在此之前,本性的私欲往往占據了上風,令他們在面對選擇時本能地趨利。而只有身陷囹圄、一無所有,他們才會有暇餘來進行反思。更現實的意義或許在於,深刻地反省可被視為認罪態度良好,至少在量刑方面是一個積極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