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至今鐘情廣州絲綢
誠然,在馬六甲,由於歷史原因,關於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印記許多都已模糊。但如果你就此認為,馬六甲離鄭和、離“絲路”越來越遠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置身於今天的馬六甲,鄭和元素和中國元素仍然無處不在。在這個華人人口占1/3的古城,你完全靠一口“中國話”暢行無阻。
站在馬六甲河口的陳金聲橋上,面南而立,左邊是擁有400年歷史的荷蘭紅屋,右邊是同樣擁有無數百年老屋的唐人街——雞場街。在荷蘭紅屋,設有專門的“鄭和文物紀念廊”,高大的鄭和塑像矗立在露天長廊,游人遠遠就可以看見。在雞場街的路口,一艘仿造的紅色“鄭和寶船”,高聳入雲地“泊”在一個高台上。這是專門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8周年而建的。
在雞場街,你會頓生一種行走在國內某條步行街的錯覺:當街賣小吃的阿婆,端著飯碗一邊吃飯,一邊聽著鄧麗君、蔡琴的歌;坐在街邊拉小提琴“賺點咖啡錢”的阿伯,拉著《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曲又一曲,一臉陶醉;賣粽子的女孩用中文跟隔壁賣潮州牛肉丸的女孩聊著天……據說,雞場街的幾家海南雞飯,無論什麼時候去,都要排很久的隊。
雞場街又叫會館街,不長的一條街,不到150間屋子,有著9間中國會館或宗祠。福建會館、雷州會館、海南會館、潮州會館……這些動輒幾百年的會館,儼然一部華人社會史。從這片古老房子的屋頂望去,恍惚間,似乎這個古城的天際線,依然還是明朝時的那條天際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