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遠矚:“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著名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如是說。
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承載著這個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代表著這個國家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
“心有高標,方可致遠。”
思想是行動的指針。早在廈門、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對文物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很重視,到福州和省里工作後,他提出了很多極富遠見的看法。
1986年1月10日,在廈門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就提出,需要警惕對歷史文物的“建設性破壞”,“廈門是不能以這種代價(指建設性破壞)來換取其他方面發展的”。
1990年4月,主政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之後,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文物及文化遺產工作在習近平心中的分量更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