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藏傳佛教,更準確地說是藏語系佛教,傳承悠久、派別眾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傳承歷史最悠久的寧瑪派、出過忽必烈帝師的薩迦派、重密宗以大手印為修心法門的噶舉派、教理系統修持規範的噶當派以及後來居上的格魯派。
格魯派的開山創立
格魯,意為善律。格魯派雖然在各派別中形成最晚,但其影響之大之深,是其它教派不能比擬的。宗喀巴(1357—1419)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山鼻祖,藏傳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理論家和宗教改革家,也是顯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第二佛陀”和文殊菩薩的化身。
宗喀巴生於青海西寧湟中縣魯沙爾,七歲正式出家,在歷經近30年的廣參名師、學經修法後,形成了上承龍樹,下繼月稱的佛學思想體系。針對當時各教派呈現出的戒律廢弛、不講次第、顯密相爭、生活墮落的頽廢景象,他倡導宗教改革,主張僧人要嚴格持戒、獨身不娶;顯密並重、先顯後密;並通過著書立說為宗教改革建立了理論基礎。其佛教思想主要集中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公元1409年(明永樂七年)的藏歷正月間,宗喀巴在大昭寺發起了一次祈願法會,參加僧人達萬餘,聲勢之大前無僅有。這也說明宗喀巴在當時已經被公認為藏傳佛教界的一個領袖人物。當年,宗喀巴在拉薩興建甘丹寺並任“甘丹赤巴”(甘丹寺法台),這成為了格魯派正式形成的標誌。
由於格魯派繼承和發展了噶當派的思想體系,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又被稱為新噶當派,這也使得當時許多組織渙散的噶當派寺院改宗格魯派,從而加強了格魯派的力量和影響。宗喀巴融通顯密、收徒傳法、講辯著述、實修親證、創建寺院、弘揚純正佛法事業,使得他創立的格魯派得以600年來興盛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