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西方學界正在討論並扭轉哪些對中國的認知誤區?在剛剛落幕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匯集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軟實力”提出者約瑟夫·奈和“金磚之父”奧尼爾等41位西方學者訪談的新書《我們誤判了中國》,首發即引起中外學界極大關注。
《文匯報》報道,國內有學者指出,這些西方學者長期深入研究中國、影響力頗大,曾客觀分析中國面臨的問題,也具有面對中國崛起而承認現實的坦誠。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包道格曾說:“中國崩潰論已成笑料!”不少西方學者開始反思此前意識形態偏見所導致的對中國發展的誤判,認為“中國一定做對了什麼”。
西方解讀中國的話語風向變了
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不少國外學者承認“看走眼了”。提出“歷史終結論”的日裔美國學者福山認為,最近20年中國經驗刷新了他的部分看法,他沒有料到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衝擊那麼廣泛”。倫敦大學教授麥克萊倫認為:“在過去20多年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都令人嘆為觀止。中國所表現出的能量,經受住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驗。當然,中國面臨的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的體制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高效。”
縱覽全書,令這些西方學者思路轉變的主要理論支撐便是:中國崛起成了國際格局變化的主要因素,“了解中國”已成為把握當前全球格局動向的關鍵。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這本書來看,中國至少做對了這麼幾件事:一是中國沒有照搬別人的模式,二是中國的戰略規劃能力,三是中國把重點放在高效率地解決人民最關切的問題上,特別是消除貧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上。”這才讓西方感覺他們陷入了今天的思維困境。
同時,張維為也提出,雖然西方開始對中國和對自己重新認識,但總體上看,這些認識並不那麼深入,“西方中心論”仍在不同程度上繼續主導著西方學界的思維方式。換言之,西方知識界主流還難以超出西方經驗和傳統來看待中國。正因如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西方主流社會恐怕還會繼續誤讀中國和誤判世界,對此我們要心中有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