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我正在看名單”。1月15日,《環球時報》記者聯繫到一位駐雲南某部隊的教導員王軍(化名),他說,他看的是除本軍區之外有哪些將領被查。
在發布的16名軍級以上被查幹部名單中,有兩名是王軍所在軍區的。“軍區的我們早知道了。”根據介紹,雖然這些貪腐將領沒有對外界正式公開,但在軍隊內部從上到下都做了通報,從總部機關到連隊、班召開會議,層層組織學習通報精神。
在問及2014年以來這種通報會議開了多少次,王軍說,不記得了,太多了。原來,除了高級將領違法違紀會進行通報之外,公車私用等這類組織作風的問題也會對全軍公開,結果是,“內心有了警戒線,知道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
在王軍對《環球時報》記者的描述中,軍隊反腐除了產生威懾力,風清氣正、提高戰鬥力外,他感觸最深的是,在入黨、提幹這些問題上,現在靠的是能力、素質,實打實,打招呼走後門沒了。他說,比如在提幹這件事上,提幹的都是優秀人才,但誰比誰優秀,優秀在哪兒,說不清楚。但現在不同了,所有指標量化,得嘉獎多少分,立功多少分,參加競賽多少分,最後進行公示,清清楚楚,每個人都很服氣。這份16人的打虎名單帶給軍人的不僅僅是一種震動,“不再是動皮毛,而是動真格”,在背後更是反腐工作方式的變化。
總裝備部某部原副政委兼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於本城少將是一名有43年軍齡的老兵,他從事紀委工作8年。
於本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候表示,改革開放後期軍隊的確存在腐敗問題,表現最嚴重、部隊反映最強烈的是用人問題。不該用的用了,一些優秀人才如果不活動一下,也無法到重要崗位發揮作用。當時的幹部提拔也是要有嚴格程序,比如依據各項指標由部屬進行打分,但這個考核結果只供有決策權的少數領導參考。一些嚴格按規定辦事的單位,考核結果會作為任用依據,在一些不按規定辦事的單位,考核結果到了領導那兒會被推翻。“這樣的現象占了一定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