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年過去,總算官方有了說法。春節前夕,香港媒體披露:政府行政署向各部門發出“用詞正確”的內部通告,要求各部門使用涉及內地與香港關係的字句時,必須要跟從通告,並指明“中港關係”用詞不合適,應該採用“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政府發言人回應香港傳媒查詢時表示,根據《基本法》第一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基本法》第十二條明確說“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故發出通告提醒決策局或部門使用某些用語時有所參考,確保口頭及書面通信時“用語正確”。將“中港關係”修正為“內地與香港關係”完全合乎邏輯,應該為政府官方用字力求準確點贊。
對政府這番舉動,一幫泛民主派和多家媒體卻發起攻擊。政團“香港本土”發起人、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按捺不住,批評是梁振英下的指令,把政府用字“大陸化”,指現時政府官員已經過分仿效長官,不時把梁振英的慣用語掛在嘴邊,如“重中之重”、“方方面面”等,指政府的通告是想壓低香港的位置。她一再質疑當局的舉措,是要控制意識形態,控制文化及思想。她說,如此“用詞正確”,是“要清洗我們的一套語言,例如在用字上完全要跟大陸的話,那是可以控制文化和人民思維”。
中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而中國人也向來講究遣詞造句的藝術,一字一詞背後往往蘊含著深意,有時看到一個意思,其實表達了另一個意思。語言文字原本就是不時演變發展的,兩地的文字融合是一個過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說毛孟靜的每次講話、每篇文章,遣詞用字有多少是香港本土的?她強調的所謂“本土意識”,絕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本土特色”,卻是極端化的“本土意識”。 “本土意識”原本是香港精神的重要內涵,是對“殖民意識”的反彈,是港人主體意識覺醒的表現,“本土意識”正與國家民族意識逐漸融為一體。但毛孟靜的所謂“本土意識”是“驅蝗行動”、“佔中運動”、“雨傘革命”、“本土優先”,是極端化的“本土意識”,即“港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