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聯防聯控在體制上還沒能徹底實現,地方之間還都在討價還價,其實大家應該做好鄰居,不要以鄰為壑,把污染企業往對方地域搬。應該在資源、信息、權利、義務平等的情況下討論聯合治霾。如果都以本地利益最大化去考慮問題,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清霧先清心 治污先治官
“廣大的幹部群眾必須達成共識,治理霧霾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只會促進經濟發展。治霾不力才會影響經濟發展。”中國環境科學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王金南說。
北京市某區一位幹部告訴記者,現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關會議一直開,通知一直下,有時也會打亂正常的工作日程,一些本來能上的項目由於監管太嚴不敢批了,長此以往會影響經濟發展。
按照中央要求,河北將在2017年前大力壓減鋼鐵、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產能。河北省政府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河北省的鋼鐵落後產能已基本被淘汰,接下來要淘汰的過剩產能並非落後產能,阻力很大,這些產業對當地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國家不出台扶持政策,會對全省經濟造成一定衝擊。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說,有一種認識誤區是將環保和經濟發展對立,搞環保害怕影響經濟發展,甚至害怕傷筋動骨。實際上,即使不談環保,只談經濟,鋼鐵、水泥這種過剩產能也運行不下去了。環保和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環保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必須先有環保指標,再規劃生產。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感受到壓力,這是為過去的決策失誤買單,必須要承受這種陣痛。
中國環境科學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王金南認為,清霧先清心、治污先治官,一方面領導幹部自身要提高環保素養,摒棄環保與經濟發展不可兼得的偏見;另一方面上級部門也要改進考核機制,繼續降低GDP考核的權重,加大生態考核權重,引導幹部群眾轉變舊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