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熱衷大拆大建,“末端節能”無人問津
由於規劃設計的不科學和施工的粗放,有的地方出現不少“短命建築”。我國建築“短命”長期備受詬病,經分析其往往是兩種原因造成:一是由於建築標準過低或質量不高,縮短了使用壽命,如此前浙江奉化一座房齡僅20年的居民樓坍塌造成多人傷亡,為我國建築質量敲響警鐘;二是由於規劃調整、經濟利益驅動、追求GDP等因素,對正常使用的建築物拆除,人為縮短了建築壽命。
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裁張樺說,我國某些建築的壽命連歐洲國家的1/4都不到,很大的問題就是“長官意志”人為拆除,不但破壞了城市的肌理,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費。“老舊建築結構整修、功能改造都是主流的做法,歐洲、日本都是如此,很多建築通過功能調整煥然一新,如上海外灘著名建築群,幾乎都經過加層、整修、改造,照樣可以使用上百年,而我們新建建築卻如此短命,值得深思。”
由於畸形政績觀和GDP追逐症的影響,國內城市大拆大建成為普遍現象,據統計,我國每年老舊建築拆除量已達到新增建築量的40%,遠未到使用壽命限制的道路、橋梁、大樓被拆除的現象比比皆是,帶來的浪費尤其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說,中國建築過剩在局部已經顯現,最大的浪費在於大拆大建,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建築已經開始推倒重來,雖然創造了大量的GDP,但浪費代價是巨大的。“歐洲從華沙開始嘗試傳承歷史文化的舊城改造,以整修改造為主而不是盲目拆除,後來傳遞到布拉格、維也納等許多城市,既經濟又文化,跟我們大拆大建的‘豪氣’迥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