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旖旎的春色下,人大的8天假期著實令人心癢難搔。於是順延春節假期過短的吐槽,對於人大放春假的做法,引發了一邊倒的支持態度。春假該放不該放,高校具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春假產生的效果如何,並非從數量上就能體現的。
人大春假8天,嘉庚學院9天,在很多人看來,嘉庚學院“略勝一籌”。原因很簡單,嘉庚學院多放了1天。於是,很多人都認為,假期多了,自然就是完美的,背後所體現的價值也就越大。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於高校而言,其放假的定位並不能只是側重於數量,而是應該更多地考量質量如何。通過假期,學生們能夠學到什麼,春假配置的意義何在,對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又有什麼價值?
春假該放,相信每個人都具有這種心態。作為全國的高校,都應該敢於“吃螃蟹”,讓學生們徜徉在“春天裡”。況且,根據教育部的規定,校方可以合理安排學生學習規劃,安排適當的春假。那麼,這也就意味著,春假可以放,關鍵就在於校方的態度。其實,對於校方來說,不妨將春假當成全年教學計劃的一部分,讓假期固定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在春假裡,要讓學生們立足於社會知識和經驗的汲取,歷練他們成長的財富,從而體現出春假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人大的春假安排中,就體現出了一定的社會性色彩,讓學生們多多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通過這種模式,對於社會是一筆不小的奉獻力量,而對於學生個人,則是寶貴的人生財富。由此,春假不在數量多少,而在於質量高低,是否會成為“精品假期”,這才是最重要的。(來源:東南網 作者:劉建國 本文略有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