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大談廉潔,一面大肆斂財
“一個班子,尤其是黨委書記過不了廉潔關,就沒有擔當的資格”,“一個幹部,能成長到局級,不容易,大家都不願意他犯錯誤、挨處分,但一旦犯了錯誤,誰都管不了,有紀律在那兒放著!”王敏常在各種會議上大談廉潔,“苦口婆心”教育幹部。
他張口“廉潔”、閉口“清正”,迷惑了不少幹部和群眾。在他被調查後,很多幹部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對他“落馬”感到非常吃驚。
在他道貌岸然的偽裝下,濟南市的很多人認為他乾淨、幹事,有很濃的為民情結;不少幹部對他尊敬有加,把他當作勤廉兼優的學習榜樣;更有一批老同志念念不忘當年“小王”的自律與敬業,覺得他是個好幹部、好苗子。
在山東,關於王敏的舉報並不多。中央巡視組巡視山東時,接到有關他的問題反映也不集中。這是因為王敏有個所謂的“原則”,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在自己直接負責的工作範圍,不幫人謀私利,以免搞得烏煙瘴氣;不收下屬的錢,以免買官賣官。他還禁止家屬在自己主政地方經商謀利或干預工作。
其實,這些都是王敏的“障眼法”。在表演的背後,他貪婪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2005年,王敏結識濟南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趙某,從此拉開了相互利用、權錢交易的“二人轉”序幕。
當權力遇上利益,在各種誘惑之下,失去了定力,則必然被“圍獵”。王敏需要的是房地產大亨的金錢,而趙某看中的則是王敏手中的權力。王敏明白一旦和趙某糾結一起,必然是權錢交易,但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他急不可耐地“飛蛾撲火”,和趙某一拍即合、勾肩搭背,迅速結成了利益同盟,心甘情願地接受了趙某的“圍獵”。
貪欲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如決堤的洪水一瀉千里。近十年來,在王敏的力挺下,趙某的生意順風順水,財源廣進。基於為趙某提供了諸多便利,王敏向其索賄的底氣十足,儼然把趙某當成了自家的“錢袋子”和“提款機”。趙某則對王敏“知恩圖報”,先後向其行賄現金、房產、名人字畫等錢物累計達人民幣1800餘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