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歐洲盟邦紛紛倒戈,連帶影響到亞洲盟邦態度,馬政府即使已經意識到風向轉變,卻仿佛陷入決策停擺,直到3月26日才由馬英九接受專訪突然表示將申請參加亞投行,讓各界感到錯愕意外。馬竟然等到申請截止前一天3月30日,才突然召開姍姍來遲的“國安會”議,趕在3月31日最後一天才由“財政部”請大陸國台辦轉交申請。馬政府缺乏溝通討論的決策突襲,立刻讓在野陣營回想起去年“三分鐘通過服貿”的黑箱決策,再加上馬政府是經由大陸國台辦轉交申請,更引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痛斥“忽略民主決策程序,傷害主權、國格與國家利益”。馬政府突然轉向,明顯是跟進美國亞洲盟邦的改弦易轍,只是相對於韓國政府的明快轉向,決策顯得更加顢頇、更不周延而已。
相對於美國的強硬霸道,中國不管對“一帶一路”或“亞投行”的睦鄰外交,都贏得壓倒性勝利。3月31日,中國主導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吸引了49國將近3000名代表參加,規模堪稱空前。習近平在主題演講中,明確提出中國未來的亞洲經濟佈局,首先是“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然後東協和中日韓也將致力於2020年建成“東亞經濟共同體”,還表示將爭取在2015年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推動亞投行與亞銀、世銀互補共進,顯示中國在亞投行勝出之後,仍向美日伸出友誼之手。
事實上,中國為了佈局亞投行,早在2013年10月就已經率先拋出“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構想,提出建構橫跨歐亞大陸的區域合作平台,包括基礎設施聯通、能源合作、通信建設、拓寬貿易等等,被外媒比喻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2014年中國進一步透過金磚國家峰會,打出“新興經濟體支援新興經濟體”訴求,在2014年7月15日與金磚四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指向中南美和非洲投資。為了爭取印度支持亞投行,中國退出金磚銀行行長選舉,由印度出任首屆行長,換取印度總理莫迪承諾參加發起。
相對於中國推動經濟優先、互補發展的睦鄰外交,美國卻繼續擴大政治優先、防堵中國的霸權外交,何者將在歐亞大陸或新興經濟體贏得更多支持,即使美國盟邦不便明說,但心中早有答案。問題是美國長期作為全球首強,即使在亞投行遭遇空前挫敗,恐怕還很難大徹大悟,轉向接受中國崛起和國際經濟秩序重整的殘酷現實。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繼續擴張,美國這種“分明大勢已去,堅持全面杯葛,然後節節敗退,最後被迫讓步”的決策偏執,很可能還將不斷歷史重演。台灣長期作為美國附庸,類似參加亞投行與否的決策急轉彎,恐怕還會一再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