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廁所革命
變革觀念。幾千年來形成的鄙視廁所、廁所文化缺失以及一些如廁陋習必須改變,當前迫切需要建立“廁所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公共服務要素、是體現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載體”的觀念。要像重視餐廳一樣重視廁所,像重視客廳一樣打理廁所,像重視舞廳一樣“香化”廁所。在今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我們在“吃、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基礎上,又概括出新的旅遊六要素:“商、養、學、閑、情、奇”。現在看來,這兩個六要素還不夠。有必要增加“廁”和“文”,拓展為兩個七要素:“吃、廁、住、行、游、購、娛”,“文、商、養、學、閑、情、奇”。之所以增加“廁”並放在很靠前的位置,是因為如廁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廁所是旅遊的基本要素,馬虎不得。將“文”作為一個旅遊要素並置於新“七要素”之首,是因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魅力的源泉,旅遊的各個環節都應具有文化內涵。同樣,如廁環節也應有健康的廁所文化。
政府主導。廁所是旅遊公共服務設施,也是重要的地方基礎設施,應明確以地方政府為建設主體。著力推動地方政府將廁所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推動業主單位、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在廁所建設管理中承擔主體責任。旅遊部門應加強對旅遊廁所建設管理的指導,配合規劃、城管、交通、環保等部門發揮作用。旅遊景區、賓館飯店、旅遊餐飲點、旅遊購物場所由相關旅遊企業負責建設管理;旅遊交通線路應由交通部門規劃建設管理,旅遊部門積極配合;旅遊步行街區、旅遊集散點等由政府主導,採取以商養廁等辦法推進;鄉村旅遊點由經營農戶為主體建設管理,旅遊部門強化指導。廁所建設管理涉及部門多,需要統籌協調、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新建、改擴建廁所數量應與接待遊客規模成比例,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新建、改造的要結合旅遊廁所標準和利用實際,宜改則改、宜建則建。到2017年底,所有旅遊景區、旅遊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遊點、旅遊餐館、旅遊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等的旅遊廁所都要達到優良標準,實現“數量充足、乾淨無味、免費實用、管理有效”的目標。各地旅遊委、局要對現有旅遊廁所的分布、使用、管理情況進行詳細調查,重點對本區域內旅遊景區、旅遊交通線路沿線、重要旅遊集散地、重要鄉村旅遊點的廁所缺位情況進行摸底,拿出建設工作方案,做到布局合理、數量充足、合乎標準。
創新機制。廁所革命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機制創新,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建設管理機制。“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許多廁所建得很好,但管理跟不上,結果還是臟亂差。廁所問題之難,難就難在廁所的建設者、管理者責任缺失,而對使用者又難以監督。因此,要創新建設管理機制,探索“以商養廁”之路,把廁所作為新的發展機會、新的商機。只有這樣,持續提高管理和服務質量才有保障。應在廁所建設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建設管理模式。一是景區景點內的廁所,應與景區內的經營服務項目結合。二是街道等公共場所可將廁所與商鋪、攤位掛鈎,收取適當費用。三是更大範圍的城市廁所建設管理,可以採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政府統籌規劃布點,以相應的土地、資金、稅收等配套措施來支持,引進專業化的廁所公司進行品牌化、網格化、規模化連鎖經營,推進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市場化。“以商養廁”方式還可以有更多創新。15年前廣西桂林進行過“以商養廁”探索。實踐表明,實行“以商養廁”,需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做好規劃,加強用地支持,研究出台水電優惠、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在保持廁所公益性導向的前提下,使廁所的建設管理有商可經、有利可獲。除了經營機制,還需要創新管理機制,整合資源,多形式、多渠道解決旅遊廁所短缺問題。小小的廁所,其建設管理涉及旅遊、規劃、工商、稅務、建設、環保、市政、環衛等許多部門,涉及社會大眾。要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的理念,有效地整合轉化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