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競賽的危機
水稻超高產育種由日本最早提出。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水稻所提出了新株型育種理論,並利用包括中國沈農366在內的粳稻種質資源作為骨幹親本,選育出新品系。1994年,小面積試種獲得了超高產。這引起了世界各產稻國政府、科學家和媒體的極大關注。這一品種稱為“超級稻”。
經歷過數次大饑荒的中國人對糧食安全給予極大關注。長期以來,保障糧食安全是中國農業政策的基石,農業成就評價體系也以產量為核心。1994年,正值美國人布朗拋出頗具爭議的《誰來養活中國》一書,使得中國糧食威脅論風靡一時。
1996年,農業部正式啟動了“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確立了理想株型塑造與強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中國超級稻育種技術路線,並提出在2000年單季實現畝產700公斤,2005年實現800公斤和2015年實現900公斤的三期目標。此後,則是各個團隊不斷展開爭奪畝產冠軍的競賽。
不斷刷新的成績背後,暗藏的問題被掩蓋。產量幾乎成為唯一目標的評價體系下,抗性、口感、品質、資源消耗等因素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對於超級稻,坊間一直有“都是大水大肥堆出來的”評價。農業部曾在官方文件中引述專家說法稱,化肥施用對糧食增產的貢獻在40%以上。超級稻口感差,也是公認評價。
此次在安徽蚌埠大幅減產的 “兩優0293”稻種,於2006年經國家審定為國審稻(編號:2006405),其品種審定書中便稱“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中感白葉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質一般”。其稻瘟病抗性為5.6級,最高9級,適宜在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包括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
不過,蚌埠“兩優0293”稻種發病具有偶然天氣因素。蚌埠正屬於稻瘟病輕發區,過去多年農民一直正常種植“兩優0293”。但今年蚌埠出現了適合稻瘟病的典型氣候。
而口感不佳的超級稻之所以能大面積推廣,則與中國2004年起開始執行的托市收購制度有很大關係。政府取代市場,成為收購主體,優質難以優價,導致許多農民只追求產量,不追求質量,不考慮市場需求。
超級稻問題的背後,是中國建立在片面追求產量上的農業體系正在遭遇極大的危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便在2015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底上表示,資源環境已經不是亮起黃燈,而是紅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