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兩條彩帶,“一帶一路”把44億人緊緊連在一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目的,是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各國深度融合。
“想致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是大範圍、寬領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礎。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優先打通“斷頭路”,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在通信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共同推進區域通信幹線網絡建設,大幅度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打造暢通便捷的信息絲綢之路。
投資貿易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傳統領域,也是大有可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在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樹立投資合作新典範等幾方面加強合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金融動脈的暢通對於“一帶一路”具有同樣意義。“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融資支持,經貿合作也將形成大量的貨幣流轉,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近日公布的工、農、中、建等幾大銀行年報顯示,各大銀行已開始構建與“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國家和區域高度呼應的境內外經營網絡布局,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金融服務輻射範圍基本覆蓋規劃區域。
共建“一帶一路”,將探索交流合作新機制。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共建“一帶一路”的途徑是以目標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
程國強表示,“一帶一路”既與其他合作組織或機制有效銜接,又是對新型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機制創新的積極探索。
民間交流也將呈現新氣象。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與沿線各國在教育文化、旅遊、醫療衛生、科技、公共外交等多領域交流合作,不僅能為其他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民意基礎,更有助於發掘沿線深厚的人文資源,在交融往來中實現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共同澆灌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大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