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多“非行政許可審批”傷害市場主體
原文:
會議決定,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在去年大幅減少各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徹底取消這一審批類別。分類清理剩餘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征營業稅審批等49項予以取消,對保健食品註冊審批等20項按程序轉為行政許可,對其他不直接涉及公眾或具有行政確認、獎勵等性質的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或通過權力清單逐一規範。
專家解讀:
中國政府網對於“非行政許可審批”給出的解釋為由行政機關及具有行政執法權的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實施的,除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等確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外的審批事項。在法律規定中,它被列為“不適用於《行政許可法》的其他審批”,一度被代指為“制度後門”和“灰色地帶”。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介紹,“非行政許可審批”實際上針對的是政府內部的審批,但在實際運行中,很多的所謂“非行政許可審批”也針對的是市場主體和公民。因為要設立一個行政許可審批,需要走法律規定的一套嚴密的程序,但是設立“非行政許可審批”就簡單多了。也就是說,在“非行政許可審批”中,有很多是屬於行政許可審批範圍的。這種不清楚的審批對公民和市場主體造成了傷害,限制了其發展。
而這種危害在地方更為突出和嚴重。
王滿傳介紹,因為只有副省級以上城市才有設立行政許可審批的權限,所以一般的市、縣只能執行上級單位定下的審批事項。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們會以各種紅頭文件名目限制公民和市場主體的發展,這個根本不算審批,但更加需要清理。嚴格上講,國務院此次清理應該包括所有這些妨礙市場主體發展的“關卡”。目前國務院推出的“清單”措施就是一種“快刀斬亂麻”的手段,不論以何種名目設立的審批或者其他限制市場主體和公民權利的行為,只要不在清單上,一律砍掉。
去年4月,國務院發布通知,要求一年內清理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王滿傳說,實際上本屆政府從組建之初就開始著手清理,只不過去年才正式下文件。
在昨天的常務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已先後開展7輪清理工作,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209項。至於那些分類清理剩餘的非行政審批事項,常務會議決定,對其中49項予以取消,20項轉為行政許可,對其他不涉及公眾、或具有行政確認、獎勵等性質的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或通過“權力清單”逐一規範。
用稅收優惠支持商業健康險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
原文:
會議指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銜接互補,可以減輕群眾醫療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有利於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擴內需、調結構。會議決定,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用政府與市場的合力更好托舉民生。
專家解讀: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介紹,發展商業保險特別是商業健康保險是政府一直在大力推進的一項工作,希望能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去年國務院出台了多個促進保險業發展的文件,而且文件中都提到希望通過稅收優惠的政策,刺激市場需求,讓公眾認識、了解、認可商業健康險。這次政府給予財政上的支持,也借鑒了發達國家的經驗,定了年均2400元的稅前扣除限額,以實現這個目的。舉例來說,假設月收入是10000元,扣除個人所得稅後是7500元,現在所有的消費包括保險都是從7500元出,也就是稅後消費,如果實行這個優惠政策,2400元平均到每個月是200元,也就是說,每月可以按9800元繳個稅。雖然額度較低,對個人影響不大,但更多的是政策引導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