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自“滬港通”開通後,港股的波幅明顯增加,港交所(0388)今年初提出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初時市場對此不以為然,但當上周五出現恩達(1480)“癲升喪跌”事件引至大量股民即日損手後,相信今次市場反對有關機制的聲音會大幅減少。不過,有分析員指,有關機制其實只覆蓋81只恒指及國指成份股,恩達等細價股依然“無王管”,投資者還是自求多福吧。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港交所建議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被外界視為類似“漲跌停板”機制,在持續交易時段內,股價會限制在5分鐘前最後一次交易價的上下限10%,衍生產品價格限制幅度為5%,超越價格範圍的話,會觸發5分鐘冷靜期。冷靜期內仍可繼續交易,波幅限制為10%,5分鐘冷靜期後回復正常。
僅覆蓋藍籌及國指成份股
有關機制只覆蓋81只恒指及國指成份股,以及即月及下月指數期貨合約及小型期貨合約,並不包括窩輪及牛熊證。午市結束前最後15分鐘不會有調節機制,以給予市場空間作風險管理。每個交易日最多可觸發四次“冷靜期”,即早市及午市最多觸發各兩次。
大華繼顯董事梁偉源認為,鑒於滬港通後港股波幅有所增加,加上近期部分細價股狂升暴跌,尤其出現“恩達4分鐘紅底股”事件,港交所應加快落實推出漲跌停板機制,讓投資者有時間冷靜,而細價股應包含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