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幾十個電話也不如管事的一句話;有些扯皮的事,領導一過問,馬上“意見統一”了,辦起來甚至“不過夜”,先落實再補程序。
幾年前,某團從摩托化步兵改編成機械化步兵,然而人才、經費、保障等一大堆問題沒有人幫助解決。為完成上級賦予的作戰訓練任務,他們只好打政策的“擦邊球”,拆東墻補西墻,官兵們頗有怨言。
後來,問題解決了,過程卻很有戲劇性。上級一位領導到團裡調研,對部隊的痛處、難處感同身受,他一個電話召來機關相關部門負責人,大家現場表態,管錢的給錢,管物的給物,管人的答應盡快調配幾名骨幹來……
早該解決卻長期沒能解決的事,在幾分鐘內“一攬子”解決了。提起此事,這位團長十分感慨:基層跑斷腿不如機關一張嘴,一個重要因素還是“人治”思維,資源沒有按戰鬥力急需配置。在調研中,許多官兵大聲疾呼:部隊現代化進程加快,資源配置中無法可依、無規可據的現狀必須盡快改變!
“資源是塊蛋糕,它的大小是固定的。怎麼切,先給誰,給多少,這裡面的道道不少。上級要搞好協調統籌,增強科學性。”一位旅政治部主任對記者說。
他以基層網絡建設為例:一個部門發通知要求專人專款,一定要把網絡辦好用好,可這個通知到另一個部門就被卡住了,該部門說“編制是法”,怎麼能隨便增加人員?隨後,機關在清理超編人員時,又把辦網人員給清走了。你來我往間,仿佛在玩一場遊戲,大大損害了法規和文件的嚴肅性。
如果紅頭文件與法規制度打架,資源配置就會陷入兩難悖論。記者發現,在資源配置的路上,“腸梗阻”“斷頭路”是如此之多,滲透在部隊訓練、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導致基層官兵常常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些現狀清楚地表明,我軍資源配置的法治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缺乏統一的配置標準,資源配置主觀性、隨意性過大,職能部門權力邊界不清、監督問責機制缺失……
“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追責機制來約束,一些掌握資源配置權力的部門和個人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得不到有效糾治,其結果必然帶來權力尋租,從而滋生腐敗。”長期研究我軍法制建設的一位專家認為,“當各種資源不再圍繞戰鬥力進行配置,而是圍繞部門或個人的利益打轉轉時,就會逼著大家辦事托門子、找關係,敗壞了部隊的風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一則新聞,格外引人關注——2015年中央財政國防預算支出為8868.9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1%。如何管好這塊“大蛋糕”,保證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是當前深入推進依法治軍不能回避的重大現實問題。採訪調研中,有許多官兵呼籲,盡快健全完善資源配置的法律法規,採取有力舉措管住“切蛋糕”的手,避免資源配置的權力成為個人“私產”
(來源:中國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