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資是如何調查出來的?記者從已公布數據的各省統計局網站了解到,非私營單位工資統計是全面調查,私營單位是抽樣調查。
北京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統計“非私營單位”時,涵蓋了國有、集體、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台投資經濟等類型單位。但像一些“個體戶”、自由職業者等不在其列。此次北京一共調查了5.1萬家非私營單位,715.6萬從業人員。
釋疑2
為啥多數人感覺拖後腿?
平均工資一般指稅前,還包括社保、福利等,高於實際收入是必然
對於網友的感受,北京市統計局表示,工資分布屬於典型的“偏態分布”,也就是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這意味著,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於平均工資。
同時,由於單位所處的行業、隸屬關係、單位性質、經濟效益及個人所在的崗位不同等諸多因素,工資水平客觀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人對平均工資增長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比如,以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為例,一共有12個行業平均工資水平低於全市的均值,而這部分就業人員占比達到62.2%,接近三分之二。
此外,平均工資一般指的是稅前工資,而且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
江西省統計局一位工作人員也表示,統計的工資首先是稅前,其次包含了社保、公積金等,還包括了一些實物形式的支付,所以明顯高於個人實際收入的情況是必然的。
江西省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處副處長黃建村解釋,之所以要統計平均工資,主要是為了掌握單位的用人成本,目的是為了國家宏觀調控,而非勞動者的實際收入水平。他說:“比如最低工資標準定多少,社保標準、司法機構的賠償標準,這些都需要掌握用人成本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