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隨著2017特首普選方案被二十八名“泛民”議員否決,困擾港人社會達兩年多的政改爭議也隨之告一段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泛民”既阻撓特區民主邁大步,特區政府也就正好“迭埋心水”,將精力重新集中於經濟、社會、民生事項上,進一步搞好施政,造福市民。
事實是,過去兩年時間,由於反對派的無理阻撓,令到特區政府和整個社會、包括市民和建制派人士,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用到推動政改工作上去了,而且精神壓力相當之大。三十二位建制派議員,前天中午在方案表決前一刻,突然表現失准,其實和長期全力支持政改、推動政改,但到最後一刻卻要面對方案被否決的殘酷現實,因而心緒不寧有關,確實是“非戰之罪”,值得理解與同情,不宜深究與責怪。
建制議員的失誤,與按下否決掣的二十八名“泛民”議員是有天壤之別的,應該被譴責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泛民”扼殺普選方案、斷送民主進程,連給政制向前行一步的機會都要封殺,他們的惡行是不可以被恕宥的,他們更無資格嘲笑一時失誤的建制派。
同樣,在歷時兩年的政改之爭中,鍛煉了一支隊伍、提升了三位“將才”,他們就是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組成的“政改三人組”及從旁支援配合的公僕隊伍。
事實是,就以林鄭司長而言,“好打得”是早已名聞遐邇,袁司長在加入政府前於業界亦早已以幹練著名,譚局長轉戰多“局”、尤擅應對,但是,政改之爭、普選之役,不同安老扶貧、更非一般訴訟,而是涉及到國家主權憲制、中央與特區關係以及準確理解落實基本法這些重大政治問題與原則,其難度之大、要求之高、工作之艱巨,確如林鄭司長日前所言,是她三十年公僕生涯所從未遇到過的。
但是,值得市民欣慰的是,就是這麼一場難打的“硬仗”,儘管方案最終被否決掉,但“政改三人組”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精神和勇氣,確是令人欽佩和感動的。“三人組”是港官、不是京官,但是他們的專業知識、學養見聞和工作責任感,令他們由衷認同要依法辦事,包括尊重中央憲制角色和地位,普選提名必須依據基本法而不能另搞一套。他們全力推普選,是真誠為香港好,而不是為了要完成“政治任務”,他們在諮詢各界、落區接觸市民和游說“泛民”“袋住先”的工作過程中,表現越戰越勇、水平不斷提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其中,林鄭月娥司長在方案被否決後的總結陳詞中指出:“回望過去二十個月,即使專責小組的工作並非十全十美,即使我們三人的表現並非無懈可擊,但我可以昂首地說,這二十個月以來,律政司司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和我,一直克盡己職、依法辦事、努力在社會上尋求共識。……我們深信提出的方案是合憲、合法、合情、合理的,是在現時香港的實際情況下最好的方案,亦得到四成多至六成香港市民的支持。對於這20個月的工作,我們問心無愧。”
一場政改之爭已告落幕,特區政府官員、建制派議員和廣大市民,在過程中經歷了考驗,對“一國兩制”認識有了提高,值得肯定和高興。
(來源: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