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師組織下半夜飛行訓練,地勤官兵正在對戰機進行機務准備。 |
丁家和說,為了縮短改裝周期,他們提前趕到飛機製造廠熟悉情況。基礎理論和操作知識,必須張嘴就來,因為飛行中遇到緊急情況沒有考慮時間。
他記得,改裝時的基礎理論考試,準備了兩支筆芯,兩小時手不停,A4紙答了滿滿7頁。
一般而言,要成為帶隊的機長,必須經過3000小時的飛行,用8~10年時間打磨。但對於這支任務迫近眼前的部隊來說,不可能按部就班。
“我們的飛行員上來就在機長位置訓練。”師長陳陸海說,訓練也要精細化、智能化。在新裝備陸續列裝的過程中,滾動改裝,並向新飛行員傾斜,曾經不到6個月就完成了50名空勤、188名地勤的改裝任務,而最近兩年飛行員的改裝都提前4個月完成。
迅速增加的任務,是更為關鍵的加速器。這支部隊的很多訓練是通過執行任務實現的,比如海上維權。飛行團隊的培養周期縮短到了6~8年。
從上世紀80年代改裝第一架某型巡邏機開始,該師已經完成了5型信息化戰機的改裝。
所有新機改裝,沒有教材,沒有訓練大綱,沒有科目標準,廠方的說明書非常簡潔,他們必須自己編寫新教材,比如150多萬字的某型預警機理論教材。
而接機之日幾乎就是戰鬥力形成之時。戰機剛剛列裝,很快就會接到任務命令,有時2周,有時兩三個月。比如某型偵察機,列裝僅3個月就被派出執行任務;某型加裝了新式雷達裝置的預警機,列裝一個月就要首秀。
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壓縮時間、激發戰鬥力。這樣的提速,讓海軍的裝備信息化建設向前走了好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