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人民日報文章指出,信仰是什麼?信仰是融於靈魂的血脈基因,是心中堅守的精神高地,也是執著篤行的內在動力。點燃信仰的火花,方能找准人性良知、綳緊道德底線、謹守行為規範。
從“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到“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再到“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不同歷史時期,總有一大群信仰彌堅者撐起國家的脊梁。為什麼我們黨從幾十人的星星之火,可以起勢成為今天領航民族復興的執政大黨?為什麼中國能從四分五裂、滿目瘡痍的狀態,改天換地、驚世轉身贏得世界尊重?物質力量的背後,是胸中的信仰起到了關鍵作用。
處在當下這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信仰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大問題。透析我們的時代與社會,傳統與現代、進步與落後、文明與愚昧,不斷交織、碰撞、磨合、鬥爭。一邊是好幹部、好黨員、最美人物支撐起天際線,一邊是金錢至上、功利主義、奢靡享樂等不良價值觀無情衝刷著社會底座,多棱折射、良莠雜陳的社會心靈圖譜,正是我們所面對的現實。
一些幹部雖身居高位卻心中無敬畏、行為無底線,對民生疾苦視而不見。有的黨員不問蒼生問鬼神,“大師神術”“風水占蔔”讓他們迷失方位。“過期肉”“老賴”等市場失信問題,明星涉毒、情感混亂之類的價值危機,敲打著社會的神經,也丈量著我們社會與現代文明的距離。
“沒有信仰,就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一個人沒有信仰,會成為失去方向感的陀螺;一個國家沒有信仰,與一盤散沙無異。今天的中國,信仰的意義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堅守信仰的難度不是減弱了,而是增強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夯實信仰的支撐、增厚信仰的土壤、激發信仰的力量。
“自古聖賢之言學也,鹹以躬行實踐為先,識見言論次之。”信仰同樣是這樣,不能坐而論道、凌空蹈虛,而是需要在體悟踐行中慢慢建構。談理想講信仰不難,難的是塑造崇高信仰,難的是堅定地抱持信仰。細致打磨精神世界,讓清風正氣潤澤心靈,用崇高追求充實靈魂,信仰之花才會漸次開放。
馬克思主義是“必修課”,學深悟透、真懂真信,補足精神之“鈣”,培育思想之源,以固牢信仰之根。理想信念教育是“家常飯”,引導人們明辨是非曲直,抵禦思想滲透,以增強精神免疫力。科學精神、民主意識和法治信仰是“消毒劑”,讓真理的光芒普照人們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公眾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