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趙晉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2 10:50:50


 
  日漸分化的貿易投資增長前景

  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的30年是經濟全球化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世界貿易組織(WTO)主導下的全球貿易自由化為通過對外開放尋求經濟起飛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制度保障,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外向型經濟發展。以新興7國為例,1990年平均出口依存度僅為9.8%,2000年提高到21.7%,2010年進一步上升到22.6%;同期,外資淨流入占全球的比重也由4.1%提高到5.9%和27.8%。

  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了新變化,世界貿易組織主導的貿易自由化進程嚴重受阻,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以及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JEPA)等發達國家主導的跨區域大型經濟一體化談判加快推進。由於其實行高度自由化標準,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被排除在外,無法直接分享新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機遇,甚至可能受到貿易和投資轉移效應的衝擊。儘管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推進雙邊或次區域自貿區建設,但難以完全對衝TPP、TTIP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的前景不容樂觀。實際上,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這種分化態勢已初見端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1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經常賬戶餘額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降至0.74%的歷史較低水平;發達國家的逆差幅度逐年縮小,2013年甚至由負轉正,達到0.34%的較好水平。另外,新興7國的出口依存度、淨出口份額2010年以後出現明顯下降。這說明發展中國家從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獲益程度逐漸降低,發達國家則出現好轉跡象。目前,美、歐、日三大發達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談判已接近尾聲。隨著這些協定正式生效,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為艱難的貿易和投資環境。

  創新資源的巨大差距

  在全球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國際貿易投資增長放緩和傳統比較優勢逐漸減弱的背景下,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培育新的增長動力正成為各國產業競爭的焦點。根據世界銀行統計, 2011年全球研發支出超過1.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高出2000—2010年年均增長速度達4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的研發投入力度也明顯加大。

  但是,發達國家在技術研發和創新領域依然占有絕對優勢,掌握的創新資源顯著超過發展中國家。2011年,美國以全球4.4%的人口掌握全球28.1%的研發支出資源,人均水平相當於印度的112倍。研發人力資源實力是技術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按照每百萬人中研發人員數計算,日本的人力資源實力大約達到5160人,分別相當於印度、印尼的22.4倍和13.5倍。綜合來看,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研發以及創新能力同發達國家還存在巨大差距。發展中國家在高端技術領域將長期依賴發達國家的技術轉移和技術溢出,但在創新競爭和保護主義日趨加劇的環境下,這一點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二者之間的“技術鴻溝”勢必繼續加深。這將為世界整體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前景蒙上陰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