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少而精,將是反腐劇“複活”的重要生命指征,一窩蜂扎堆、當成普通題材來任性開採是不可能了,且“精”的標準相當之高。
通過對上一輪反腐劇由盛轉衰的反思,監管部門此輪提出的要求非常具體。
李京盛說:“一是要有現實關照性,得反映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鬥爭。二是腐敗是世界性的難題,要站在足夠的高度來表現。”
舉例:
“美國的《紙牌屋》表現的黑幕運作,不僅是權錢交易,權權交易也是腐敗。腐敗是現代社會的公害,共產黨要割除人類的公害、毒瘤,需要多大的毅力、勇氣?不要僅僅是幾個腐敗分子和正面力量角力,簡單地正義戰勝邪惡。要通過這些檢察官、腐敗分子、案件,給出超出案件的啟示。人性的複雜性要有充分表現,人性高度可高到聖人,深度可低到入地獄,要把墮落的過程寫清楚,否則回答不了更深層次的問題。人性弱點、制度漏洞、反腐決心、制度建設,也要昭示出來,才最有針對性、震撼力、啟發意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
— —反腐劇本質是政治劇作品質量是最終王道— —
反腐劇和涉案劇這兩大“敏感”題材卷土重來,前提當然是需要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但若想真的穩定發展、長治久安,歸根結底還得看作品質量是否過關。不可否認,反腐劇和涉案劇在題材本身上屬於富礦,但開採難度卻遠超一般的現實題材。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對此明確指出,“反腐題材這幾年作品少,不僅是因為政策限制、不上黃金檔有投資風險,而是這類劇不是誰都可以寫,不像生活劇、偶像劇、家庭情感劇、婆婆媽媽劇那麼容易寫,它本質上是政治劇。既懂政治,又能用藝術方式來表達,而且符合藝術規律,這樣的劇作家很少。”
“解禁”後的涉案劇面臨的將是同樣“外鬆內緊”的局面,十年前被清掃出“黃金檔”就是因為“創作無禁區”,尺度越來越大,產生了負面社會效應。為避免重蹈覆轍,此次“有條件”複活後,對於創作者的要求必然更謹慎和精細。
正是這些實際難度的存在,也讓反腐劇、涉案劇並未在政策鬆動後立刻“井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上看到,今年5、6月份立項的當代涉案題材分別為6部和3部,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因此,少而精,將是反腐劇“複活”的重要特征。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