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央企高管告訴財新記者,從外部環境看,目前是中資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機會,但走出去不應“一哄而起”,“首先看企業自身的準備,不要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你沒準備好,也沒有那個能力,就吃虧吃定了。” 中石化集團公司總會計師劉運表示。
中鐵建子公司中非萊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非萊基)總經理鄭軍分析,“走出去的確風險很大。各種國際標準都提高了,國際競爭更激烈了,企業挑戰也更大;但國內產能普遍過剩,現在是加快走出去的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分析人士指出,關於國際產能合作的新模式思路,一是多打組合拳,將裝備、技術、管理、標準和資本盡可能多地“打包”,與合作對象深度融合;二是改變過去“短單”太多局面,將產能合作、產業鏈形成“長單”;三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加速轉向技術甚至高科技服務型產業;四是對一些產能不強、同時國內需求有限的國家,可以為其產品提供一定市場。有取有予,義利結合,才能共同發展。
全球基建潮
國際產能合作目前一大亮點在於,全球基建熱潮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機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需升級;對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工業化、城鎮化的基礎和前提;亞投行的順利建立正反映出全球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