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報告的作者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常欣表示,其中,債務集中償付的流動性風險是地方債面臨整個風險中最值得關注的。“對比審計署的兩次審計結果,可以看出,到期債務的償付年度分布是在延後的,存在著借新還舊的情況。近年來為了應對流動性風險,對於借新還舊給了比較明確的官方的背書,是不是能夠真正地解決風險?此外,再融資的壓力上升的趨勢是值得關注的。”她說。
報告稱,中國的資產負債表總體上相對健康,但結構上仍存在局部風險,其中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偏高是主要因素之一。與之對應,中國的居民部門以及中央政府都還有加杠杆的空間。基於這種結構,在去杠杆過程中,嘗試通過杠杆調整與杠杆轉移來化解局部風險,就成為一個可行的政策選擇。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杠杆率為42.7%,而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僅為15.1%。因此,政策當局的調整思路是:地方去杠杆、中央加杠杆。報告稱,這種轉移存在客觀可能性,地方債務置換就是實例。此外,從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轉向政策性金融機構負債(如國開行),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由地方向中央轉移杠杆。
打造中國版“市政債”
“是時候還城投債以本來面目了,這樣反而有助於提高地方政府的融資效率,並有效降低成本。”報告提到。
根據43號文,要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進行清理,這意味著,從前既享受企業債的高息,又有地方政府信用背書的“優良品種”城投債將退出歷史舞台。
但是,報告提出了為“城投債”正本清源,打造中國版“市政債”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