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三公”經費支出之所以呈現逐年遞減趨勢,主要是制度建設的原因。“我國關於‘三公’經費的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而且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執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2010年,“三公”經費賬單作為專題首次公開,隨後,每年的中央決算報告,都會將“三公”經費單獨列出,2014年,已經是第五次公開。
2011年3月23日,國務院決定公開“三公”經費支出情況。2011年7月,在輿論高度關注和公眾熱切期盼中,一直蒙著“神秘面紗”的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首度向社會公開,90多家中央部門公開了2010年財政撥款開支的“三公”經費支出決算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
與2010年首次公開“三公”經費持續時間較長相比,之後的每一年,各中央部門都會集中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之所以專門將‘三公’經費作為專題單獨列出來公開,主要是回應社會關切。”白景明表示。
“三公”經費2012年削減額度最大
對比5年來中央單位“三公”經費支出,其中支出削減額度最大的是2012年,共減少19.39億元,成為5年中削減額度最多的年份。
這並不意外。這一年的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八項規定”的出台改變著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