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燈,一張書桌,這就是鄉村教師的生活。每天放學,他還要走十多公里到鄉鎮,進修小學教育。路上有條河,只有渡船可過,每天等他讀完書返回村已是深夜,他就站岸邊扯開嗓門喊號子。船東聽到了,便把船搖過來,搭他過渡。船東從不肯收他的錢,因為知道他是老師。
後來,他去鐵路公安當過協警,又回村種過地,擺過攤,上街跑過車,“我的生活一直與詩無關,都在想著怎麼把日子過下去。”但這樣的日子,讓孫國祥看到諸多世間冷暖人生百態。
別人叫他“好的哥”
30歲那年,孫國祥來到廈門,當了的哥。
他娶了媳婦生了娃,賺錢養家是件大事。“我特珍惜這職業,每天開工前,都要把車擦得很乾淨。”那時,別人還沒叫他詩人,但有很多乘客發感謝信到公司,叫他“好的哥”。
環島路一殘疾遊客,攔了很多車沒人理,孫國祥看見,把人送到賓館,還把對方扶進房。一位台胞將十幾張銀行卡和萬元現金忘車上,孫國祥連夜將東西送到酒店,在大堂苦等失主。看到年邁老人,他想起自己父母,於是決定:70歲以上老人或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不收錢。他在車內,貼了這行字。有些老人執意要塞錢給他,孫國祥便在車上放了個愛心儲蓄罐,碰上這類乘客要付錢,就塞進儲蓄罐裡,收集滿了,就把錢捐出去。
有年夏天,他碰到一位坐著輪椅患尿毒症的老太太,每周三趟跑醫院。孫國祥掏出筆,寫下自己電話,他說以後老太太上醫院,只要提前掛電話,包接包送不收錢。如此接送了三個月,母女倆過意不去,每次都往愛心罐裡塞10元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