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最近在東北考察,提出三個“有利於”,即“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這一重要論斷為國企改革給出了清晰的目標和發展指向,即國有經濟發展是衡量國企改革成功與否的終極標準。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提出,為有序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有助於克服種種盲目性與錯誤認識,保證國企改革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從最初的擴大經營自主權、制度創新、結構調整到如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從“止出血點”到“刮骨療傷”的過程逐步建立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調整優化了國有經濟的結構與布局。
頂層設計方案仍將聚焦市場化
人民財經在梳理已出台的地方國資改革方案後發現,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意見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分類監管、員工持股、公司制治理結構、設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方向。與市場普遍預期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基本一致。不難想象,以市場化為主導的國企改革下半年將進入全面加速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不同場合三次談及國企改革,強調尊重市場規律,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並提醒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由此可見,中央態度非常明朗,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沒有變。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預計即將出台的頂層設計方向是市場化,核心還是政企分開,混合所有制是重要途徑,但國企分類是先行基礎。國企功能分類的基礎上,在企業重組和混合所有制的雙輪驅動下,由投資運營公司的改革促進資本的框架變化,通過投融資和新增項目建設建立國有資本和其他資本之間的混合經濟,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開,從而保持國有企業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也更有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