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看,醫養結合發展的情況如何?
北京市海淀區目前試點“社區養老服務托管模式”,即老年人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就餐、康復訓練、洗澡等專業養老護理服務,今年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將覆蓋海淀所有社區。上海市為保障養老服務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統籌居家養老、機構養老、老年護理院等資源,建立起老年照護需求評估體系,同時研究通過護理保障、商業保險等多渠道、多形式解決老年人的護理支付需求。青島在全國首創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形成了具有青島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此項制度的建立使老年人在醫院以外的長期照護也可以得到護理保險的費用補償,有效減輕了老年家庭的經濟負擔。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介紹,目前各地都有不少符合當地特點的探索,但從總體上看,醫養結合護理院仍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應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體系
打通醫保渠道,提高支付能力
“提高醫養結合服務的供給能力,關鍵是相關部門能自上而下協同推進。”侯學元介紹,醫養結合模式中,養老問題涉及民政部門,醫療護理涉及衛生部門,醫保進入涉及人社部門,資金支持涉及財政部門,在實踐操作中,需要各部門拓寬視野,主動尋找政策接口,提高政策協同力度。
業內人士指出,醫養結合這項系統性工作急需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以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服務標準,逐步實現醫療護理資源覆蓋所有老人、所有居家養老中心以及所有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記者了解到,針對醫養結合護理院,衛生部門2011年出台的標準所要求的門檻較高,特別是對醫護人員的配比、設備設施等有嚴格要求,也導致了護理院前期投入較大。一些小型機構難以承受,大中型的也需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以泰樂城老年優養全護之家為例,政府給予了劃撥土地無償使用40年以及床位補貼等多方面的支持,但在起步階段,虧損仍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