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中國的中原地帶,鄭州一處廠房內,橘色的六軸機器人正在精准抓取各式各樣的零部件,一切井然有序;地處華南的東莞,一家公司計劃投入1000個機械手,開建“無人工廠”。在美國緬因州,一位消防隊長使用產自中國深圳的無人機,為困在河中石頭上的一名男孩提供救生衣;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一輛輛技術先進的中國造列車在核心城區與周邊衛星城之間穿梭,每天運送乘客約34萬人次。
這些故事在上世紀90年代還令人難以想象——當IBM公司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深藍”戰勝當時等級分排名世界第一的國際象棋選手加裡·卡斯帕羅夫時,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總產值中占比還不到3%,如今這一數字已接近25%,穩居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的位置。
不過,在李克強總理看來,“中國製造”雖然在過去創造了暢銷全球的輝煌,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製造2025”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將大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未來10年“中國製造”主攻方向。
2015年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李克強強調,中國還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製造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絲毫不能忽視。
如果檢索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的歷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會發現這一行動計劃有著清晰的脈絡——迄今為止召開的10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至少有11次議題與提升“中國製造”直接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