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公開透明的網上信訪是這些年信訪系統在改革轉型中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引來社會紛紛點贊。
有成績也有不足。會上,有不少人表示,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改革的複雜度、敏感度和關聯度正在進一步凸顯,後續面臨的任務和挑戰將可能更加艱巨。
舒曉琴在會上提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特別是領導幹部對改革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缺乏系統性和緊迫感,還沒有把改革擺到應有位置:有的固守原有思維定式,“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標準不高、要求不嚴,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碰到難題往後退,遇到麻煩往外推,導致改革舉措打折扣。
一些基層信訪幹部還存在對改革的不適應,比如能力素質不適應,不熟悉政策法規,不會用信息系統,協調溝通能力不強等。
“往往一句話就把人趕到北京了。”對於相對敏感的越級進京上訪,許多信訪幹部表示,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情況又這麼複雜,出現信訪問題本身並不可怕,“但相當比例的信訪矛盾激化都是由於一些基層工作方式方法簡單粗暴造成的。”
還有一些基層信訪幹部認為,推進法治信訪就是不能受理越級信訪和重複信訪,但也必須謹防“不受理”變成“不管理”。如果缺乏對群眾信訪問題的跟蹤分析,矛盾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化解,一旦“下面不落實,上面不受理”,就讓矛盾形成“堰塞湖”。
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關鍵在於“抓領導,領導抓”。大量疑難複雜信訪問題的處理中,往往通過領導幹部接訪下訪的效果最好。“大凡搞得好的地方和部門,領導幹部都是有責任、有擔當,一步步做、一件件抓,善做善成。”舒曉琴說。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