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也對記者表示,北京高校的總體漲幅沒有基層那麼大,有些老教授大概能達到每個月五六百元的水平。
被“砍掉”的津補貼
這次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調結構”,將部分規範津貼補貼或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提高基本工資占比,從而達到優化工資結構的目的。
自2006年工資制度改革以來,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近十年沒有調整,各地均是以津貼補貼的名義來漲工資,造成了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比重持續下降。同時,由於缺乏對津貼補貼的規範,不同部門之間津貼補貼差距也造成了政府公共部門間的貧富懸殊。
針對這種情況,人社部明確為這次調薪劃了兩條高壓線:一是沒有解決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的不能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二是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改革性補貼政策和考核獎勵政策,不得自行提高津貼補貼水平和調整津貼補貼標準。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通過這次工資改革,一些原來的“清水衙門”的收入得以提升,小學教師這類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的工資漲幅甚至超過一些“實權部門”,體制內部收入的公平性得以提升。
劉成說,與往年相比,他們的工資實際上是減少了,年收入大概減少了一萬。主要原因是從去年開始國稅系統進行清理津貼補貼行動,取消了原來稅收目標考核責任制的獎金。
“以前這部分津貼是收入中很大的一塊,有時一年能有一萬六七,我們的年收入也能達到5萬,從去年取消之後,現在每個月只有3300元的工資,本來國稅系統的收入是高於其他部門的,現在反而比一些部門低了。”劉成說。
收入的降低也帶來一些副作用。劉成說,同事們工作的積極性降低了,加上今年山西煤炭產業低迷,他所在的縣上半年沒有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收稅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