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殖民化乃是香港當務之急 |
中評社香港10月7日電/香港歷史研究者、香港嶺南大學高級講師邱逸在中評社發表專文。作者強調:“不要以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能扭轉頹敗,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在意識上,經濟好不好都不能夠緩解這種病態,還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疼;香港經濟這幾年好了,一些港人便‘吃了奶又罵娘’。對付幻想的最好方法是讓部分港人認清事實,“去殖民化”是香港當務之急,是香港擺脫現在沉淪困局的唯一方法。”文章內容如下:
這陣子的熱門話題,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提出,香港不僅沒有“去殖民化”,反而“去中國化”,這話題把本已壁壘分明的輿論戰場刺激得更為熾熱,論者多在“殖民地化”、“中國化”“依哪一條法去殖”等問題上插科打諢,大抵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今天,我想把重點放在更宏觀一點:為何有為數不少港人迷戀殖民地,甚至美化殖民地歷史?簡單的想法是那些人“犯賤”、“軟骨頭”云云,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香港存有不少對殖民者公然感恩戴德的人,這是世上罕有的,斷非簡單的歸邊可以說清的。
2003年,我曾在文章中用“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去容形香港和英國的關係。失去香港,開啟了中國割讓國土的惡例,成了屈辱歷史的起點。但另一邊廂,沒有《南京條約》,就沒有香港。香港也的確充當英國勢力進攻華南的橋頭堡,它和母體在從屬上分道揚鑣後,發展上也南轅北轍。開埠後,19世紀香港的財富增長主要得益於三方面:轉口貿易、鴉片走私和苦力貿易。香港的第一桶金就是來自後面兩個不光彩的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