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帶一路”需要語言鋪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2 10:24:14


本文作者: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一帶一路”建設借用絲綢之路這一歷史資源,與沿線各國發展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它涉及幾十個國家、數十億人口,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態。海行靠舟,陸運需車。語言,即思想之舟輿。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語言如何鋪路、怎樣搭橋?
  
  既達意又表情。習近平同志在哈薩克斯坦首談絲綢之路經濟帶時,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五通”。實現“五通”,當然需要語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語言表述。協商制定區域合作規劃與措施,並使相關政策、法律、規劃、措施為民所知所用,環環都需語言交流。其次,設施聯通更需語言連通。語言之路不通暢,其他方面也難以通暢。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軟”,但要把“一帶一路”建設為命運共同體,實現利益互惠、責任共擔,民心相通更為根本。“一帶一路”建設可以用英語等作為通用語,但這種通用語只能達意、難以表情,只能通事、難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區域各國各族人民最樂意使用的語言。粗略統計,“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國家的國語或國家通用語有近50種,再算上這一區域民族或部族語言,重要者不下200種。這50種或者200種語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語,應當列入“一帶一路”語言規劃的項目單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著順眼。“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贏,表現在語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種概念的中外翻譯中,應尊重各種文化的語言使用習慣,特別要注意能讓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著順眼,注意詞語使用得體。比如“漢語推廣”“過剩產能輸出”等,都未必是合適的用語,因為這些詞語要麼含有不平等的話外之音,要麼是用中國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誤讀。此外,有人把“一帶一路”分為“新起點”“真正起點”“黃金段”“核心區”“中心線”“支點國家”等,特別是國內一些地區正在“搶占制高點”。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適,值得仔細斟酌。如此看來,應盡快啟動“一帶一路”術語研究,制定有關術語使用與翻譯原則,提供具體翻譯詞表,擬訂忌諱詞表或不建議使用詞表,及時提供語言咨詢服務。
  
  信息化時代,大數據與“互聯網+”使語言的作用急遽放大。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重視語言規劃。第一,研究“一帶一路”語言狀況。摸清底數、列出清單、組織調研,建立語言數據庫。在此基礎上,編輯各國語言志,編纂單語詞典、多語詞典及各種專業詞典,編寫教科書及普及用書等。第二,注重培養語言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語學習不斷升溫,公民外語水平大有提高。但學習的語種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英語等大語種上,而能使用“一帶一路”建設中“表情、通心”語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養力度。第三,了解相關國家的語言政策及語言使用習慣。語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使用習慣是重要文化習慣。應有計劃地研究相關國家語言政策及語言使用習慣,出版相關書刊,以便當事者遵守這些政策、尊重這些習慣。第四,充分利用語言技術。當下人類的語言交際多數伴隨著語言產品,得助於語言技術,比如智能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PPT、翻譯軟件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重視搭建語言技術平台,充分利用語言技術,大力發展語言技術,打造語言產業,共享語言紅利。第五,做好社會語言服務工作。語言服務,需要政府與民間雙手推動、更多依靠民間力量,需要公益服務與有償服務雙腿行進。應向各國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及家庭、個人等提供各種語言服務,包括語言規劃、語言咨詢、語言教育、語言翻譯、語言技術支撐等。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