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徐剛表示中國與中東歐雙方要從“互尊、互利、互惠”邁向“互信合作”,積極探索發展雙方關系的合作機制,拓展雙方溝通的平台和模式。(中評社 范穎薇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范穎薇)昨日,第二屆中國與中東歐青年政治家論壇在北京舉行舉行,在” 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建言獻策”分論壇中,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徐剛表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推動“一帶一路”發展中面臨著不少挑戰。因此,中國與中東歐雙方要從“互尊、互利、互惠”邁向“互信合作”,積極探索發展雙方關係的合作機制,拓展雙方溝通的平台和模式。
徐剛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宏大的、系統性工程。中東歐區域只是這個工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構成,十六個國家呈現出來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一個微縮。因此發展好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意義重大,是建構新型國家間關係的一種創舉,對絲路帶有點軸效應,對於同“一帶一路”其他沿線國家與地區開展合作也具有重要示範價值。
但徐剛也提出,中國與中歐國家在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中面臨著不少問題,例如,烏克蘭危機,美中日等大國之間的平衡以及中國這種以“資金開路”的合作吸引力的維持等問題。
對此,徐剛提出以下五個建議和對策。首先,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應從“互尊、互利、互惠”邁向“互信合作”。要發展互信合作,雙方應對現有關係定位清晰,做到中東歐整體與國別的協調,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第二,積極探索發展雙方關係的合作機制。徐剛認為,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已經建立許多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合作機制,在現有合作機制與安排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建立介於“金磚模式”與“上合模式”之間的中國-中東歐合作發展機制。比如,在協調平台上,進一步明確和凸顯“中國-中東歐合作秘書處”的地位與職能,以及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之間的關係;在金融領域,更好發揮“絲路基金”作用,逐步建立起類似“金磚國家銀行”或擬組建的“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金融機構。
第三,嘗試拓展雙方溝通的平台和模式。徐剛表示,中東歐國家的異質性和多元性非常突出。中東歐國家在地理、宗教、是否加入歐盟或歐元區以及經濟規模等方面均存有差異,各國的抱負與願望也有所區別,中國發展同這些國家的關係應該有不同和多元的政策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