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來,兩岸一開始處於敵意為邏輯的霍布斯結構文化,對再現為敵人的他者,意欲置其無生存之機。但隨著國際冷戰環境的解構,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兩岸開始交流,1980年代逐漸進入競爭為邏輯的洛克結構文化。
但在互信基礎不足的情況下,1990年代中期起,陸續因為台灣的國際參與、憲政改革等爭議,加上2000年大選後的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就又退回霍布斯結構文化,2008年之前的官方關係近乎中斷,甚至隔海交鋒。所幸因為民間的經貿、人員等交流,繼續暢旺,因此2008年的台灣大選再次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又再進入洛克結構文化。
在洛克文化的氛圍下,兩岸恢復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制度性協商,從2008年6月至2015年8月,兩岸兩會已經舉行11次高層會談,而且簽署23項協議。2014年2月,雙方主管兩岸事務機關首長,亦即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首次正式會晤與互稱官職銜,到2015年10月,已經進行4次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建立定期互訪及溝通聯繫機制。
在兩岸協議中,與人民經濟利益較相關者,例如陸客觀光團來台,自2008年7月18日起全面開放,迄2015年7月31日止,來台陸客達970萬1,517人次;依據來台旅客的消費及動向調查結果估算,參考每人每日消費金額、平均停留夜數,當年匯率乘計估算每年加總,來台陸客帶來約新台幣4,982億元(164億6,000萬美元)的外匯收入。
至於更為直接的ECFA,貨品貿易早期收穫計劃已於2011年起,開始實施降稅,服務貿易早期收穫部門及開放措施,同時也全面實施;2013年起,早期收穫計劃全部產品已降為零關稅。
其中,大陸對台灣降稅的貨品共539項,包括石化產品88項、運輸工具50項、機械產品107項、紡織產品136項、其他產品140項,服務業11項,包括銀行1項含6細項、證券期貨1項含3細項、保險1項、非金融業8項,以及農產品18項。台灣對大陸降稅的貨品則共267項,包括石化產品42項、運輸工具17項、機械產品69項、紡織產品22項、其他產品117項,服務業9項,包括銀行1項、非金融業8項。
但即使有上述經濟成果,兩岸的認同仍未大幅進展。若以陸委會委託政治大學選研中心在2015年7月1日至5日進行的民意調查為例,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人民態度,非常友善2.0%、友善33.9%,合計僅35.9%,非常不友善15.7%、不友善33.1%,合計達48.8%;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態度,非常友善0.6%、友善24.3%,合計更僅24.9%,非常不友善19.4%、不友善37.3%,合計更達56.7%。
以長期趨勢圖觀之,2007年4月調查至2015年7月,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人民態度不友善比例,平均約44.53%;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政府態度不友善比例,平均更達52.94%, 比前者高8%左右。
縱使2008年後的和平發展期正式到來,讓兩岸經貿、人員積極交流,可是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的認知沒有積極改善;頂多認為大陸政府對於台灣政府態度不友善的比例,較和緩而不再高於六成。
尤其2014年3月後的比例,似乎有逐漸升高之勢,符合太陽花學運、九合一選舉、反課綱微調,乃至於2016年大選再次政黨輪替,不利兩岸和平發展的氛圍;如果這種趨勢繼續,好不容易在2008年後走向“洛克”文化的兩岸關係,可能又將重蹈“霍布斯”文化的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