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型消費待提高
購買專業裝備只是參與健身的第一步。在“我要健身”的決心之下,有多少運動服裝被壓在了箱底?有多少跑步機在家裡落灰?又有多少人真正走出家門租場地,找教練,走上科學健身的道路?
《公報》顯示,健身訓練場租、聘請教練等參與型體育消費在20歲以上人群的各項消費比例中只占8.6%,明顯低於實物型體育消費,但“場租和聘請教練”在人均消費金額中的額度最高,達到人均876元。在張彥峰看來,制約我國參與型體育消費的根本原因在於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影響了體育消費擴大。
“當然,體育企業服務產品水平低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化程度較低、適合群眾健身場地設施相對不足、閑暇時間不足等因素也抑制了居民的參與型體育消費。”張彥峰說。
《公報》數據顯示,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過“自學”掌握體育鍛煉技能的。但健身知識的薄弱容易讓很多健身愛好者“健身不成反傷身”。“每個人的身高、體重、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健康狀況都不一樣,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周邊場地選擇合適的健身方法,這都需要科學的指導。”成都體育學院張藝宏教授認為,越是初期健身者越需要掌握好適當的練習量、規範的技術動作和發力方法。
《公報》數據顯示,有15.7%的6—19歲青少年花錢進行體育鍛煉,這一數字遠高於20歲以上人群。對剛接觸體育的孩子來說,聘請專業教練進行指導對他們養成正規的運動習慣至關重要。
觀賞型消費潛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