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合理性:合作產生的世界公共產品
第二是現實的合理性,因為亞洲基礎設施有巨大缺口,“一帶一路”需要中國和美國等其他國家一起合作提供公共產品,這才是中國“一帶一路”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一帶一路是虛實結合,是山水畫還是油畫?不是簡單的倡議,是願景和行動;它也是內外結合,國內學者提到了四個經濟走廊和一個海上戰略支點,在國際層面上有6個經濟走廊。“一帶一路”重新認識世界、走進世界,改變自己更好走向世界,我們改造世界的同時也被世界重新改造。
未來走向:不是千萬級別國家的崛起
第三是實質、未來是如何走向?有很多人質疑是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還是創業等等。不要用近代化西方話語體系來理解“一帶一路”,有學者質疑了“一帶一路”,認為從歷史上大國崛起來看,“一帶一路”是大國崛起的表現,並與歷史上的荷蘭、日本、英國等崛起進行了比較,這引起了我們激烈地討論。中國學者認為,首先,中國的復興所涉及的不是僅是一個國家的復興,更是文明的復興,所以不能運用大國崛起邏輯;其次,中國的崛起規模巨大,是幾十億級的崛起,是個文明的復興,跟以前千萬級的崛起不能相提並論;最後,“一帶一路”所涉及和解決的,遠不是中國單個國家的發展問題,更是全球性的,比如環境、資源、文明等等問題,是解決全世界公共問題的手段。
合作機制:地方城市和國家的創新合作
最後,“一帶一路”的合作機制主要可以在地區國別和專業領域兩個方面展開。地方政府、地方城市如何參與“一帶一路”?波蘭學者通過例舉成都羅茲和波蘭之間容歐鐵路的交流合作,表明了地方城市如何進行外事外交;台灣教授則從能源領域分析,如何通過進行兩岸合作,並以此帶動更廣泛的東亞地區合作。
總之,世界日益增長的國際公共產品的需求與落後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就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動力。正如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一位阿拉伯學者感慨的:多少年來,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輸出軍火與動蕩,為了攫取石油,只有中國帶來經濟發展合作倡議,我們求之不得!這就代表了世界的“一帶一路”心聲吧。近期中國-東盟,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紛紛在“一帶一路”大框架下通過戰略對接、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等途徑,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贏發展,體現“一帶一路”切實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