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1月4日是2016開年第一個工作日。這個雙重意義上的“開局”時刻,可謂“開局的開局”。總理在這個時間點做了什麼?說了什麼?無疑具有風向標式的信號意味。
李克強選擇了山西,選擇的考察點包括:鋼廠、煤礦、棚戶區、眾創空間、晉商博物館。仔細考量其間的關聯,總理最大的關切呼之欲出:新舊動能轉換。
為什麼是山西?過往看,這裡是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之一;現實中,這裡是困難最多、經濟下行壓力最大的省份之一。這也意味著,山西的傳統動能如果能實現改造升級,就是給全國“破了題”;山西的新動能如果能真正培育起來,其他地方自然也會深受鼓舞。
新年第一站選擇山西,可以說總理是急山西之所急,但更是立足三晉大地向全國發話。
讀懂了新舊動能轉換這種緊密關聯,也就能讀懂了總理連續兩年開年考察所體現的邏輯遞進
去產能,是山西的大問題,也是全國的大問題,同時也是改造升級傳統產能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產能過剩行業重中之重,一是鋼鐵,二是煤炭。李克強在太原鋼鐵集團表示,“好鋼要千錘百煉,好產能要優勝劣汰”。在山西焦煤集團官地礦,總理深入礦井7000米,來到垂直深度300多米的綜采工作面,在這裡為山西鼓勁打氣。
事實上,太鋼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山西焦煤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企業,其設備和技術放到國際上也絕不落後,但目前依舊遇到非常大的下行壓力,2015年兩大企業都是巨虧。李克強通過考察發現其中共同的問題:這些產能過剩行業的大企業現在面臨困難,主要原因是人員負擔過於沉重。所以去產能和增效益必須兩手抓:一方面國家須出台政策,嚴格限制產業規模不再擴大,逐漸消化產能,使市場價格不再繼續走低;另一方面需要企業、社會和政府通力合作,把富裕人員逐步剝離、安置好,使企業降低工資成本後重新煥發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