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美國在中東的表現,實乃投機取巧、不負責任,如在敘利亞問題上蠻橫干涉、武裝反對派、頑固要求當局下台,在反恐問題上迷信武力、固執“雙重標準”等。
習主席此訪塑造了雪中送炭、迎難而上、負責擔當的“中國角色”,與唯利是圖、巧取豪奪、煽風點火、逃避責任的美國形成鮮明對照。
六是中國穩健進取、義利兼顧、趨利避害的“中東策”基本成型。
中國政府在2016年新年伊始發表了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倡議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平台,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在此基礎上,習主席出訪三國進一步確立起中國的“中東策”,其特征主要有二:
一是雙管齊下、揚長補短。“揚長”又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發揮自身在經濟發展問題上的優勢,以“經濟外交”和“一帶一路”拓展中東,並且深受各方認可,如習主席提出的“大手筆”——“促進中東工業化,開展產能對接行動。”其次則是中國在中東處於相對超脫的有利位置,正可藉此從中斡旋、多方周旋、勸和促談、促進問題的政治解決;“補短”即在安全和平問題上加大投入,如中方將提供3億美元援助用於與阿拉伯國家的執法合作、警察培訓等項目,幫助地區國家加強維護穩定能力建設。
二是公道正直、負責擔當。如習主席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和平的根源性問題”,其不應被邊緣化,更不應被世界遺忘。國際社會既要推動複談、落實和約,也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二者缺一不可;他還強調敘利亞現狀不可持續,“停火是當務之急,政治對話是根本之道,人道主義救援刻不容緩。”針對當地空前嚴重的難民危機,他宣布中方今年將再向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利比亞、也門人民提供“2.3億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
(來源:中國網;作者:陳向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所副所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