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個歐盟國家來說,魯哈尼此訪啟動了伊朗與歐洲國家政治關係的改善進程,必將促進伊朗與歐盟整體的經濟關係。歐洲雖然在能源安全、反恐、防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方面的利益與美國基本相似,但歐伊關係卻不像美伊關係那樣對抗,歐伊之間一直保持著相當程度的外交和經貿關係,尤其在經貿方面更為突出。2004年-2011年間,雙方年均貿易額保持在200億歐元以上,2013年雖然降至62億美元,但歐盟仍是伊朗的第六大貿易對象。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後,歐盟與伊朗的經貿關係更為密切。
魯哈尼此訪也將有助於中東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在敘利亞問題上,伊朗一直被排除在外。魯哈尼到訪歐洲顯示,歐洲有意讓伊朗參與該問題的解決。如在魯哈尼到訪前兩天,原來禁止伊朗官員參加的有關敘利亞問題的維也納國際論壇向伊放行,並允許伊朗方面提出其解決敘利亞難民問題的方案。訪問期間,伊朗與法意兩國達成共識,即敘利亞的未來應在聯合國厘定的政治框架下,由敘利亞各方力量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而不再堅持巴沙爾政權的唯一合法性。此外,法意關注的打擊“伊斯蘭國”的問題,也得到了魯哈尼的堅定支持。
魯哈尼此訪雖然有助於提升伊朗的國際地位,但可能加劇伊斯蘭世界的教派矛盾。魯哈尼此次順訪了梵蒂岡,還請求教皇方濟各為其祈禱,向世人展示了伊朗期待進行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文明對話。魯哈尼意在向歐洲朝野示好,說明伊朗是愛好和平的。但是,魯哈尼此舉有代表伊斯蘭教的嫌疑,這樣給人的印象是,伊朗成了伊斯蘭教的代言者,這已經遭致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國家的反對。
值得一提的是,核制裁的解除並不意味著伊朗核危機的真正終結,魯哈尼的歐洲之行也不能在短期內消除伊朗之前反覆破壞國際條約的“壞孩子”形象。伊朗與意法兩國關係的發展有可能會帶動更多其他歐盟國家發展同伊朗的關係,但應當指出的是,伊朗與西方國家關係仍然建立在伊朗對所達成的核協議的遵守,這也是魯哈尼此訪在面向法國工商界人士演講中強調的一點。未來究竟如何,當然還要看伊朗是否恪守此點。
(作者:趙軍 上海市高校智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來源:上海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