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這樣,他強調朝野協商制度是他運用來搞垮馬政權的利器,所以堅持這制度不能廢除,這聽在就要上台執政的蔡團隊的耳中,必然是令他們寢食難安,只是由於在選舉時黨中央對柯的主張力挺,現在不便在協商制度上翻臉,但是把柯逼下台讓他當不成議長,便是唯一的抉擇了。
在選戰開打之初,我的看法是他固對自己的能耐不必自我過謙,但不妨強調在“國會”無法改革的前提下,他固然無可選擇的非玩朝野協商制度不可,而且還玩得得心應手,但是未來民進黨“國會”過半,他將反而會運用他的能耐提出完善的“國會”改革方案並廢除朝野協商機制。至於完善的改革方案,學界甚至政界都已經提得很像樣,他稍稍用心整理一下就非常OK了。
假如他選舉這樣訴求,不只對手最重要的攻勢將被他輕輕化解,而邱顯智恐怕也將非退選不可。他甚且還可以型塑出“國會”改革全國領袖的凸出角色,不只選舉會輕鬆許多,而且選後競爭議長正當性十足,蔡主席恐怕會失去把他換下來的正當性,再則,若他不強調他用協商制度(當然,過去運用時是和王金平聯手,而未來叫王柯易位)把馬政權搞垮,蔡陣營對他的防範之心也必大大降低不致於那麼積極逼他下來。
結果他為了維護朝野協商提了七零八落的急就章,怎麼也掩蓋不住反改革的意圖,於是在競選過程中防守得非常辛苦。
選後柯還非常大方地主張議長中立化,不兼黨職,這主張和保留議長協商權合併起來,引起了政界議論紛紛。一般的國家全沒有朝野協商機制,議長一旦中立化,也就等於放棄政治實力,但是在議長有協商大權的台灣,議長退出黨職,卻是意味著有強大的操控權力卻可不受不受政黨節制,他算盤這樣打,當然就注定了他無緣於議長位置。
由此可見,柯在訴求上戰略性的自傷既使自己在選舉時備受壓力,也使得自己終於無緣於“國會議長”位置。其實柯由於不屑於社會主流價值而自傷這並不是第一次,在馬王鬥爭中他的演出就是這樣。
在馬王鬥爭中,王柯同一案同一陣線,但是離奇的王愈鬥聲望愈上升,而柯的聲望卻逆向直直落,其中一大關鍵是一再不聽人勸告,只想為了“ 提高”自己的身價而非要不斷把自己比喻和陳水扁一樣,由於太有能力而一齊成為國民司法追殺的首要兩大犯不可。
由此可見,柯雖有過人之長但其所長在於喬事,和短線戰術,但是掌握社會主流價值和進步力量形成戰略則是所短,以致於不斷演出自傷之局,而有今日。如今議長當不成只好退而求其次,回任總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