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猴年的腳步已越來越近。對很多人來說,網絡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年同樣也不例外。傳統的“年味”,在“互聯網+春節”之中,不僅沒有被淡化,反而更加濃烈,既具有科技和信息的色彩,又不失傳統文化特色。
“互聯網+”讓春運更方便。機票和火車票早已實現了指尖上訂票。機票訂的越早還可能會享受更多的優惠;12306網站在推出驗證碼以及火車票實名制之後,搶不到票現象已經越來越少。更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兩年以來,通過網絡在指尖上用拼車軟件或社交網絡朋友圈也能夠找到結伴回家的老鄉。互聯網與技術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多年都困擾國人、讓人頭疼的春運問題。只要安裝一個小小的APP,最方便最近的回家之路總能很快找到,“人在囧途”也將慢慢成為傳說。
“互聯網+”也讓購置年貨更便捷。臨近年末,許多電商平台都推出了年貨促銷季。之前,我們回老家,總是大包小包拎回家,現在,輕輕點一點鼠標或點一下屏幕,就有快遞把家裡需要的年貨送回家。就連年夜飯,現在也已經實現了網絡配送。之前,我們準備年貨起碼要用十天八天,現在我們準備年貨或許僅需要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
過大年發紅包更是少不了,而“互聯網+”更是讓紅包飛了起來。以往,我們給晚輩包紅包,現在我們只需要通過社交網絡進行派發。同時,從羊年春晚開始,搖紅包已經成為新年的新風尚,尤其是在商業模式運作推動下,搶紅包已經成為全體網民的開開心心過大年的集體行為。收紅包不只是孩子們的專利,新春熱鬧歡樂的氣氛在感染每一個人。
“互聯網+”讓拜年更簡單。最傳統的拜年方式,當屬走街串巷,當面祝福,但通訊方式發達之後,電話拜年尤其是短信拜年風靡一時。除夕當晚以數十億計的短信數量,蔚然壯觀,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春節記憶。現在,短信和電話拜年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QQ拜年或者微信拜年,而指尖上的拜年既能更加表達文字上的祝福之意,也並不減弱年的味道。
互聯網對春節的改變,遠遠不只這些。但這些變化只是對公眾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不是內容、價值的改變;或者說,年味的表現與表達形式或許正在隨著技術的革新有所改變,但年味本身尤其是其內核不會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被衝淡。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改變,古老中國的價值和傳統雖然受到衝擊,但正是在變化中歷久彌新,才成其為中華民族的價值和傳統。“互聯網+”為傳統的中華佳節注入了濃厚的現代氣息,“互聯網+春節”的CP只會讓中國人的新春佳節更添新味。
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春節”將讓全國6.88億網民以更加便利的方式歡度春節,這是“互聯網+”發展紅利得到最大範圍分享的體現。“互聯網+”正在激活轉型中國的發展新動能,同時也正在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李克強總理曾說:“‘互聯網+’未知遠大於已知,未來空間無限”。我們應張開雙臂擁抱“互聯網+”,投身“互聯網+”的滾滾潮流,讓“互聯網+”更好地釋放經濟活力,為人民創造更多紅利。
(來源: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