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股成為“僵屍”
這種說法或許適用於客戶和銀行家,但是如果你問任何一個在股價為20美元的時候對借貸俱樂部“下注”的小額投資者今天對這家企業品牌的看法,回答很可能是愁眉苦臉,然後是一堆尖酸刻薄的抱怨。
不幸的是,借貸俱樂部並非是一個孤立的案例。在當前的IPO周期中,華爾街的承銷商們一次又一次地大肆宣傳高科技企業的IPO,看著它們在首個交易日一路飈升到夢寐以求的巔峰,然後在股票暴跌、低於上市價格之後,卻消失不見,連句解釋也沒有。
歡迎來到“僵屍”高科技股的世界—一度飈升的IPO在股市的廢棄地帶漫無目的地游蕩,理所當然地不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其中許多公司的名字我們耳熟能詳,星佳、推特和Groupon團購網。一些不那麼知名的公司,如敏博存儲公司,表現同樣令人失望。
公平地說,的確有一些大型高科技企業的IPO最近幾年一直在上漲,包括領英網、特斯拉汽車,以及經歷了困難重重和充滿爭議的起步之後的臉書網站。但是,這些都是特例。失敗故事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成功故事,從而提出了問題:企業上市所採用的方法是不是一直如此糟糕和不公正呢?看上去事實顯然就是如此。而且,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不間斷的前進動力不僅對於取悅投資者至關重要,而且對於吸引有才能的人和保持其競爭優勢也非常關鍵。
這些事實對於當前被大肆宣揚的、正在準備IPO的高科技企業來說並非吉兆——這些所謂的“獨角獸”,或是私營企業,被它們的投資者們估價10億美元或是更高。這種曾經很稀少的創業公司類型最近在硅谷及以外的地方數量激增——從優步公司和空中食宿網站這些已經聲名顯赫的公司,到Apttus公司和生鮮電商HelloFresh公司這些較為低調的後起之秀。去年,《財富》在一篇封面故事中指出超過80個“獨角獸”存在這種現象;根據我們最近的統計,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了173個。根據追蹤風險資本投資的CB風險投資公司的數據,僅在過去5年中,私人投資者就向新創業公司投入了362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