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一些學術論壇時發現,組織並主持論壇的教授,可以請來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的眾多領導參會,這種人脈影響力讓很多上市公司十分羨慕。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認為,來自高校、科研機構的獨立董事表面上是獨立的,但實際上更多的是起到為上市公司締造關係網絡的作用。
--“花瓶董事”。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不少高校獨董拿著十幾萬的年薪,出席董事會就是投贊成票,沒有行使為中小股東監督董事會的權利。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國華說,從其代理的多起上市公司虛假陳述案件中可以看出,包括高校獨董在內的獨立董事群體,基本上沒有發表過有價值的意見。
在北京一家國企擔任獨立董事的一位律師對記者說,有些公司選擇高校幹部教師擔任獨董,是看名氣、好面子,但實際上這個人的實際水平也許並不高。“我在開董事會的時候,就看到過一位高校老師一直端著手機看與業務無關的內容,讓人很反感。”
兼職外部監事成另一“盲區”,打破“一股獨大”制度頑疾
記者調查發現,上市公司對於高校教師群體的“依賴”,除了輿論關注的高校獨董問題,還體現在部分上市公司喜歡聘任高校幹部教師任外部監事。
記者統計發現,在A股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中,工商銀行聘請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教師任外部監事;農業銀行聘請了清華大學教師任外部監事;浦發銀行聘請了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師任外部監事;興業銀行聘請了廈門大學教師任外部監事。
|